勞動力短缺是俄羅斯面臨的最嚴重挑戰之一。持續下滑的出生率加上俄烏戰爭的影響,使這一問題進一步惡化。根據俄羅斯勞工部預測,到2030年,勞動力缺口可能會從現有的150萬人激增至240萬人。
韓國情報機構透露,朝鮮已派遣約1萬5000名勞工進入俄羅斯工作。莫斯科的數據顯示,去年入境的朝鮮勞工數量是前一年的12倍之多!其中許多人持有學生簽證入境,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以勞工身份工作。
據統計,俄羅斯去年向朝鮮公民發放了約8600個學生簽證,但實際在俄留學的學生僅有130人。這意味著大部分簽證被用作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渠道,為當地雇主提供廉價且勤奮的工人。
這些朝鮮勞工主要集中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這里是與朝鮮接壤的戰略要地,并且是普京總統長期以來希望打造的工業基地區域。該地蘊藏豐富的木材、礦產和石油資源,急需大量勞動力進行開發和建設。
莫斯科一家建筑公司的負責人奧爾洛夫抱怨人手短缺問題,并表示一些當地工人要求工資高達幾年前的兩倍。為解決這一難題,他與中間人協商雇用了50名朝鮮勞工,目標是聘請超過300名朝鮮勞工。據稱這些勞工因薪水低且每天工作長達12小時而深受歡迎。
俄羅斯副總理胡斯努林建議,可讓朝鮮勞工參與俄控烏東地區的戰后重建,并表示一個朝鮮瓷磚工人工作效率能抵兩個俄羅斯工人。然而,聯合國安理會于2019年禁止各國雇用朝鮮海外勞工,當時數千名朝鮮勞工被遣返回國,使俄羅斯的外籍勞動力受到重創。
盡管存在這些禁令和制裁,莫斯科和平壤近年來愈發深化了彼此間的友誼。他們不僅無視聯合國對朝鮮海外勞工的禁令,還繼續支持對方的戰略利益,如去年派遣超過1萬名士兵支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并運送武器給俄方。
普京近日宣稱,“俄朝友誼是在戰場上錘煉出來的”。他也在去年6月公開批評聯合國對朝鮮海外勞工的禁令,稱朝鮮是我們的鄰居,無論人們是否喜歡,都會繼續發展這段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