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于周一向世界發出強烈信號:他計劃在未來兩周內對進口藥品加征關稅,并加速國內藥廠的生產進程,以確保藥品供應鏈盡快轉移至本土。
特朗普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行政令,指示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簡化審批流程,縮短新制藥工廠建立的時間。他要求FDA與國內制藥商合作,在設施投入運營前就提供早期支持,并減少不必要的監管限制,以加快生產速度。
白宮聲明指出,目前在美國設立新的藥品生產設施需耗時五至十年之久,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是無法接受的。特朗普強調:“我們不能再依賴其他國家供應藥品,一旦戰爭爆發,我們將面臨嚴重問題。”他呼吁美國要具備自我生產能力。
FDA局長馬丁·馬卡里(Martin Makary)表示,美國制藥企業面臨的檢查標準遠高于國外廠商,“定期檢查容易得多”。因此,管理局將加強對海外工廠的突擊檢查力度,并考慮公開不遵守規定的生產設施名單。此外,特朗普政府還計劃通過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文對進口藥品和半導體產品進行國家安全審查。
美國每年從國外采購藥品超過2030億美元,若關稅落實將給制藥行業帶來巨大沖擊。據會計事務所安永估計,如果美國對進口藥品征收25%的關稅,這可能導致全美藥品成本增加高達510億美元。
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宣布在未來五年內將投入400億美元擴大其在美國的研發和生產規模。首席執行官伯爾納在《STAT新聞》上撰文表示,此舉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控制復雜供應鏈,并使生產活動更靠近多數研發工作。
盡管贊揚政府的措施,但伯爾納也警告稱:“關稅可能導致藥品短缺或價格飆升。”他還指出,破壞明確監管框架、削減基礎醫學研究資助或削弱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將阻礙行業創新突破。
- 羅氏(Roche)
- 默克(Merck & Co)
- 諾華(Novartis)
- 禮來(Eli Lilly)
- 強生(Johnson & Johnson)
等主要制藥商在過去兩個月內紛紛宣布在美國擴大投資,以應對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