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及通脹壓力未消背景下,全球中央銀行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增持黃金作為外匯儲備資產。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與輿觀(YouGov)星期二(6月17日)聯合發布的年度調查,在未來12個月預期增持黃金的央行比例已升至43%,創下八年來最高紀錄。與此同時,計劃減少美元儲備的央行比例也同步上升,顯示盡管美元主導地位依然堅挺,但全球金融格局正逐步轉向多元化與“去美元化”。
這項調查在今年2月25日至5月20日期間展開,共有73家央行回應。結果顯示,超七成的受訪央行預計未來五年黃金在其儲備中的占比將提高,高于去年的69%;其中有95%認為全球央行的黃金儲備總量將在未來一年繼續上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央行對黃金的興趣升溫并非偶然。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黃金價格一路飆升,并在今年4月觸及每盎司3500.05美元(約4486新元)的歷史新高,約為戰前價格的兩倍。
世界黃金協會全球央行及亞太區(除中國外)主管樊少凱表示:“這是一場結構性轉變。過去西方國家持續出售黃金,如今已經基本停止;而新興市場央行則加快購入步伐,正努力‘趕上’并建立起更加穩健的黃金儲備體系。”
自2022年以來,央行每年凈購金量均突破1000噸,遠高于過去十年年均400至500噸水平,并推動黃金在全球央行儲備結構中的占比在去年底首次超過歐元,躍升為繼美元之后第二大儲備資產。
與此同時,美元在全球官方儲備中的占比繼續下滑,最新數據顯示已跌至五成以下。財政赤字擴大、資產凍結風險升高及潛在貿易摩擦等因素削弱了部分央行對美元資產的信心。
調查顯示,來自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受訪央行中,有高達69%將地緣沖突與貿易關稅視為調整儲備結構的重要考量。
盡管美元地位受到更多審視,但目前仍未出現大規模撤離跡象。各國央行只是比過去更謹慎地看待美元及美債市場,但現階段還不是全面撤出的最佳時機。
世界黃金協會預計,在短期內央行購金動能將持續維持高位,黃金仍將是全球金融體系中最具吸引力的戰略資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