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7歲那年,一位普通的父親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開始學習法語!這不僅是因為他對馬卡龍的熱愛,更因為他心中隱藏著一個深沉的愿望。他的祖母在70多歲時被診斷出阿爾茨海默病,研究表明掌握兩種語言可以將這種疾病的發病時間推遲最多五年。
于是,在這個看似隨意的選擇背后,父親踏上了長達20年的法語學習之旅。每周兩次的家教課、日復一日的努力練習,以及在鎮上那家法國面包店中與人交流的機會,都讓他的生活煥發出新的活力。如今,他已更換了三位家教,但那份對語言的熱情從未消減。
根據Memrise的一項調查,57%的用戶表示他們學習新語言的主要動機是為了促進大腦健康。確實,許多科學研究支持這一觀點:雙語能力可以為衰老的大腦帶來顯著益處。專家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多種語言能有效刺激大腦,提升認知功能。
馬克·安托尼奧教授解釋道:“我們每天都要用到語言,這意味著雙語者的大腦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這種不斷激活的機制有助于提高執行功能,并增強大腦對疾病的抵抗力——這就是所謂的“認知儲備”。
盡管許多研究支持雙語學習在預防老年癡呆癥方面的潛力,但對于60歲以上的成年人來說,這一領域的證據顯得較為薄弱。一項針對中國老年人的研究發現,在經過六個月的語言課程后,他們的認知測試成績有所提升;然而,玩數獨和填字游戲的人也有類似的表現。
此外,另一項關于意大利老年人的小型研究顯示,參加英語課程的老人在認知得分上沒有變化,而未參與課程的人則出現了下降。這些結果提示我們,在較晚年齡開始學習新語言可能不會帶來同樣的益處。
盡管目前的研究存在局限性,但科學家們仍對未來充滿信心。“招募參與者時必須謹慎,他們是否真正代表了這個年齡段的水平?”凱特琳·韋爾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此外,研究中使用的課程長度和頻率各異,這可能也影響到了最終的結果。
對于安托尼奧教授而言,盡管六個月的學習時間無法與一生使用兩種語言相比擬,但他堅信語言學習項目依然可以通過智力刺激來提升認知能力。“或許更重要的是,它能帶來旅行的樂趣,以及建立新的社區聯系的機會。”例如,父親在第一位家教返回巴黎后仍保持著筆友關系,并多次前往法國和加拿大的法語區。
如今,76歲的他依舊思維敏捷、充滿活力。這個跨越20年的語言之旅不僅為他的生活帶來了樂趣,也為對抗老年癡呆癥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