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動正在攪動半島局勢!據報道,自7月初起,韓國國家情報院(國情院)正式中斷了長達半世紀的對朝鮮廣播與電視信號傳輸,此舉被視為李在明政府重啟韓朝對話的重要舉措。然而,在安保界和輿論中卻引發了一場激烈辯論。
韓國國情院從7月5日至14日期間陸續停止了旗下多家對朝廣播與電視頻道的播出。
“這是一場戰略上的重大讓步!”一名國情院消息人士表示,“即便是在盧武鉉和文在寅政府時期,情報院也從未完全中止對朝廣播。朝鮮長期發射干擾電波,而韓國卻在沒有溝通的情況下主動撤退,猶如放棄了唯一具有優勢的非對稱戰略資產。”
長期以來,對朝廣播與電視信號被視為是韓國“非對稱戰力”的象征,節目內容涵蓋韓朝新聞、脫北者證言以及韓國流行文化等。部分頻道甚至模仿朝鮮語調,采用PAL制式播放,這些節目在脫北者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他們逃離朝鮮的啟蒙力量。
然而,面對這一變化,朝鮮近年來也陸續出臺了《反動思想文化排斥法》、《青年教養保障法》和《平壤文化語保護法》,試圖全面封鎖韓國文化和外部信息滲透。一名前任國情院高層直言不諱:“對朝廣播和電視心理戰是我們在擁有核武器的朝鮮面前極少數具備戰略優勢的工具,統一實現前絕不可輕易放棄。”
前統一部長洪容杓則批評李在明政府過于沉迷于“對話幻想”。他說:“金正恩早在2023年底就將對韓政策調整為‘敵對兩國論’,但韓國政府似乎仍停留在二十年前的和平談判氛圍中,這種自限戰線令人憂心。”
隨著輿論擔憂加劇,人們開始質疑李在明政府一系列“緩和動作”是否過快。6月11日,李在明下令軍方停止擴音器廣播,在朝鮮短暫中斷噪音干擾后,韓方率先讓步的行為更是被指陷入單邊讓利的尷尬境地。
這一系列政策調整將如何影響半島局勢?韓國政府能否找到平衡點,既促進對話又不犧牲國家安全呢?這一切都將成為未來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