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次長董建宏10日公開表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亟需進行全面改革,以應對當前社會的多樣化需求。這場改革將從三大面向著手,旨在提升社區人力、財務支持以及老屋的安全延壽。
隨著居住型態的快速變遷,臺灣各地的公寓大樓如雨後春筍般崛起,而《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也因此應運而生。然而,這部法規已施行近30年,許多規定與現今社會需求間存在著矛盾。
為此,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0日舉行了首場公聽會,探討並尋求解決方案。
董建宏指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的改革將涵蓋三項重點:社區人力、維修基金以及老屋延壽。首先,在「社區參與與人力投入」方面,雖然核心理念是「社區自治」,但仍需制度化支持和財力資源。
內政部計劃與文化部、衛福部及國發會合作,結合社會照顧與地方創生計畫,引進更多專業人才參與社區管理,並鼓勵物業公司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服務。
其次,在「房屋維修與基金制度」方面,老舊公寓大樓急需建立合理的維修儲備基金。內政部正在試算合理比例,未來將制定一套具體的公式和規則,讓住戶在處理公共設施維修時有足夠資源。
政府也會以對等基金方式提供支援。
最後,在「老宅延壽」方面,許多老舊建築缺乏資金與法源支持。為了協助這些老屋進行必要的環境整修,內政部將研擬與銀行合作的機制,尋找財源和法令上的突破口,確保居住安全。
董建宏強調,《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建立在臺灣民主與社區自治的基礎上,但目前各社區「區分所有權人大會」的議事規則與法源細節尚不夠明確。
內政部將邀請民政學者及業界實務人士共同制定開會程序和規章,以提升管理透明度和效率。
這場改革不僅關係到每一個住戶的生活品質,也將為社區的未來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