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的爭論不斷——吃雞蛋到底好不好?這場爭議的核心在于其膽固醇含量的高與低,以及是否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顯示,盡管一個雞蛋含有207毫克的膳食膽固醇(幾乎三倍于一根香腸串),但這并不會顯著提高你的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美國西達斯·西奈斯密特心臟病研究所預防心臟病學主任瑪莎·古拉蒂博士指出:“雞蛋里的膽固醇很可能不會增加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這是因為,膳食膽固醇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壞”膽固醇不同,并不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而飽和脂肪才是肝臟制造更多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的關鍵。
美國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的心臟病學和預防醫學教授菲利普·格林蘭博士也表示,科學界過去對膳食膽固醇的看法分歧較大,但如今已不再限制每日攝入量。2015年,《美國膳食指南》取消了對每天膳食膽固醇的限制;2019年,美國心臟協會發布報告稱,膳食膽固醇并不是心臟病的主要隱患。不過,格林蘭強調,“這并不意味著你可以無節制地吃雞蛋。”研究表明,適量食用(比如每天一個或每隔一天兩個)才是健康之道。
雞蛋不僅富含蛋白質,還含有全部的九種人體不能自行制造、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必需”氨基酸。此外,它們還是膽堿的重要來源,這種營養素對肌肉控制、新陳代謝、神經系統功能以及情緒和記憶至關重要。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營養師拉贊·哈拉克指出:“人體可以自行制造一些膽堿,但無法滿足需求。”一個雞蛋就含有169毫克膽堿,而兩個雞蛋就能達到成年男性每天550毫克、女性425毫克的標準攝入量。然而,多數孕婦和哺乳期的媽媽卻常常未能攝入足夠的膽堿——這一營養素對于維持健康細胞及早期大腦發育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