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1歲的張姓男子,因長期遊手好閒、沉迷賭博與酗酒,讓其子女聯手向法院聲請免除對他的扶養義務。
根據張男前妻的證詞,她在婚姻期間獨自撐起全家生計,而丈夫則是夜間遊蕩、賭博成癮,甚至在孩子年幼時拿走店鋪營收,導致雜貨店倒閉、房屋出售。她帶著四個孩子流浪市場,在攤位閣樓裡艱難度日。
十二年后,張男突然返家要求離婚,聲稱孩子監護權全歸妻子,並坦承已另組家庭育有子女。自此他未再支付扶養費,也與原生家庭斷絕聯繫。
面對法院審理時,張男辯稱他在孩子十歲前就離婚,當時僅協助支付房屋頭期款,對母子五人感到歉疚。然而,因年老罹患巴金森氏癥,無收入和財產,僅靠老人年金維生。
雖然法院認定他有受扶養之必要,但考慮到其年輕時具工作能力卻未履行父親責任,導致子女自幼辛苦成長、靠母親與自身奮鬥維持生活,情節重大且多年來疏離無聯繫。因此,法院認為若要求子女承擔扶養責任顯失公平,依法準許免除對張男的扶養義務。
巴金森氏癥(Parkinson’s disease): 一種神經系統退化疾病,影響運動功能、平衡及協調能力。
這場家庭悲劇引發社會深思:父親責任何在?未來又將如何面對類似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