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初便開始與中國合作,在中國建立了組裝工廠。這比其他許多跨國企業更早地進入中國市場。
- 如今,蘋果不僅大部分iPhone都在中國生產,其供應商還為中國制造設備提供零部件,并在越南進行生產和AirPods等產品的裝配。
- 這意味著即使在中國之外生產的設備(如印度),也會使用到中國的零部件和組裝技術。
雖然特朗普政府試圖將制造業帶回美國,但蘋果由于對中國供應鏈的高度依賴,認為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例如,在得克薩斯州嘗試組裝Mac電腦時遇到的困難表明在美國復制中國工廠規模和技術熟練工人資源的難度極大。
- 新的關稅措施可能迫使蘋果提高iPhone的價格或接受更低利潤空間;同時也會削弱其與競爭對手(如三星)在價格上的競爭力,后者不受與中國相關的關稅影響。
- 美國消費者將因資產價值縮水而受到負面影響。
盡管存在短期壓力和挑戰,但從長遠來看,如果希望在美國本土恢復大規模電子產品制造能力,則需要政府的持續投資以及時間來培養技術工人隊伍和技術生態系統。
總之,文章強調了蘋果與中國供應鏈之間復雜且緊密的關系,并指出短期內要實現大幅改變這一格局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