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將于5月3日迎來一場舉國矚目的大選,這是新任總理黃循財的首場政治考驗。
此次競選活動僅持續九天,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各政黨必須迅速行動。預計主要議題將圍繞生活成本上升、住房需求、就業問題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保健挑戰展開激烈辯論。
盡管人民行動黨(PAP)自1959年英國授予新加坡自治權以來一直執政至今,但這次選民的態度似乎更加復雜。2020年的上一次選舉中,反對黨工人黨獲得了創紀錄的10個席位,這是自1965年獨立以來反對黨的最大勝利。
此次大選共有97個議席需要爭奪。在2020年的大選中,人民行動黨贏得了93個席位中的83個,但今年他們渴望贏得更穩固的勝利——上次選舉被視為該黨的一次挫折。
根據路透社報道,民調機構YouGov的一項調查顯示,在3月份接受調查的1,845名新加坡人中,有44%的人已決定投票意向。其中63%表示支持執政黨人民行動黨,而15%的人則傾向于工人黨的候選人。
黃循財于去年就任總理,接替了在位20年的李顯龍。今年二月,他提交了上任以來的首份預算案,宣布了一系列稅收減免、補貼和針對特定行業的措施以緩解生活成本壓力。
自1965年獨立以來,新加坡僅經歷了四位總理,全部來自人民行動黨(PAP)。第一位是李光耀的父親,他被譽為現代新加坡的創始人,在任長達25年。然而,該黨在2020年因一系列丑聞受到打擊,包括高級部長被捕以及議員因婚外情辭職。
所有275萬符合資格的新加坡公民必須參加投票。新加坡采用了與英國類似的簡單多數制選舉制度,但存在一些關鍵差異,這使得反對黨的競選活動面臨更多困難。
- 在集團代表選區(GRC)中,較大的選區由多達五名議員組成的團隊共同代表,而不是單一的議席。這個制度于1988年推出,目的是讓少數族裔獲得更多政治代表性。
- 候選人需要繳納13,500新元(約9,700美元或7,700英鎊)的保證金才能參選,并且必須贏得超過八分之一的總票數才能取回這筆錢。
此外,選區劃分也會因人口增長而調整——反對黨認為這種做法缺乏透明度,相當于不公平地劃分配票區域,但政府一直否認這一點。
這場即將到來的大選不僅關乎新加坡未來的政治走向,也將是對黃循財領導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