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帶回地球的月球巖石樣本中,一批珍稀的灰燼顆粒已于近日抵達了英國——這是來自中國的慷慨之舉。
這些微小而寶貴的塵埃顆粒被嚴密保護,鎖進了米爾頓凱恩斯的一座高度戒備設施內的保險箱。科學家們終于有機會親眼目睹這一珍貴材料。
馬赫什·阿南德教授是唯一一位獲得這批極其罕見月球樣本的英國科學家,他形容這份禮物“比金粉還要珍貴”。他說:“全世界沒有人能像我們一樣接觸到中國的這些樣品,這是一項巨大的榮譽和特權。”
利用激光研磨和轟擊塵埃顆粒后,阿南德教授和他的團隊希望能夠解答有關月球形成以及地球早期歷史的基本問題。塵埃內部可能蘊藏著支持科學家理論的證據——即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撞擊地球時拋出的碎片形成了月球。
2020年,中國嫦娥五號太空任務在呂姆克山火山區域著陸,采集了這些巖石樣本。機械手臂鉆入土壤中收集了約兩公斤物質,并通過降落在內蒙古的返回艙帶回地球。這是自1976年以來首次成功的月球采樣活動,使中國在全球新一輪太空競賽中處于領先地位。
現在,秉承全球航天科學家長期合作的傳統,中國首次向七位國際研究者提供了這些樣本以獲得新的發現成果。
上周在北京舉行的隆重儀式上,阿南德教授收到了裝有珍貴樣品的小瓶子,并與來自俄羅斯、日本、巴基斯坦和歐洲的同事會面。他說:“這簡直像是另一個平行宇宙——中國的太空計劃投資遠超我們。”
他將這份寶貴的貨物放在手提行李中帶回了英國。在米爾頓凱恩斯開大的實驗室里,我們需要踩上黏墊清潔鞋子并戴上塑料手套、長袍、發網和頭罩。
這個高度安全的房間內必須一塵不染以防止污染。如果地球物質與這些外星物質混合,可能會永久破壞阿南德教授團隊所做的分析研究工作。
我們在保險箱前蹲下,阿南德教授打開袋子,小心翼翼地拿出密封袋,里面裝有三個小瓶,每個瓶子都塞滿了深灰色粉末——這就是月球塵埃。盡管看起來平凡無奇,但它們的宇宙之旅令人感到無比謙卑。
“我們總共只需要不超過60毫克的樣本。”阿南德教授表示,“但這已經足夠讓我們深入研究和探索。”
技術員凱·奈特(Kay Knight)是第一批真正處理這些珍貴樣品的人之一。她從1987年開始切割和打磨巖石碎片,但這是她第一次直接接觸月球表面的物質。
“我非常興奮。”她說,“但我很緊張——樣本很少,并且很難再去獲取更多。”
接下來的工作將在另外兩個實驗室進行。其中一個設備是一臺復雜機器,由無數管道、閥門和電線組成,可以將塵埃加熱至1400攝氏度以提取碳、氮和其他稀有氣體。
“這是絕無僅有的。”阿南德教授說,“這也是我的實驗室被選中接收這些珍貴樣本的原因之一。”
團隊有一年的時間來完成他們的研究工作。到最終階段時,他們可能不得不銷毀部分樣品以獲取答案。但自從嫦娥五號任務以來,中國已經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2024年,嫦娥六號發射并帶回了月球背面的首批樣本,這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可能存在長期平靜火山熔巖流的證據。
阿南德教授說:“我希望這是中國與國際科學家長期合作的開始。”他還補充道,“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是通過研究阿波羅任務帶回來的樣品建立職業生涯的。我認為這是一份非常值得傳承的優秀傳統。”
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國家效仿,繼續推動人類對宇宙的理解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