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最新發布報告指出,酒精不僅增加患癌風險,還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嚴重健康問題。近日,《神經病學》雜志上的一項重磅研究揭示了酒精對大腦的長期影響,特別是與失智癥相關的病理變化。
研究表明,大量飲酒或曾經有過量飲酒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現透明性動脈硬化和神經纖維纏結這兩種腦部病變,進而可能損害認知功能。即使適量飲酒也可能導致腦血管結構發生變化。
該研究以巴西1781名參與者為樣本,平均年齡約75歲,且包含多種族背景的老年人群體。根據參與者的酒精攝入量,研究人員將其分為從不飲酒、中度飲酒、重度飲酒和曾大量飲酒四個組別,并對他們的大腦進行詳細檢查。
結果顯示,與從未飲酒的人相比,中度至重度飲酒者患透明性動脈硬化的風險顯著增加;重度飲酒者的風險甚至高出133%。此外,酗酒史還增加了神經纖維纏結的出現率,這種病理現象與阿爾茨海默癥密切相關。
曾大量飲酒者的腦部質量也會下降,并且認知功能測試得分較低。
美國神經科醫生哈里斯·卡邁勒在接受《今日醫學新聞》采訪時指出,酒精對大腦的影響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年齡、長期飲酒史、整體健康狀況和營養攝入等。研究數據表明,中度至重度的飲酒習慣以及曾經有過量飲酒史的人群更易出現腦部動脈硬化和神經纖維纏結。
盡管這項研究主要關注巴西的數據,但專家建議未來的研究應涵蓋更多國家和地區,以進一步驗證這些發現并為全球健康政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