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加拿大不甘示弱,宣布對部分美國汽車課徵25%的重稅作為反擊,緊接著財政部又擬調降汽車17.5%的關稅,以應對川普對臺灣產品課征32%的高額關稅。美股因此狂跌,而亞洲股市也陷入震盪不安,市場憂慮情緒瀰漫。
川普威脅向俄羅斯採購石油的國家徵收關稅後,國際油價應聲上漲。這波油價漲勢也帶動塑化股及油電燃氣類股小幅上揚。
群益投信臺股研究團隊指出,美國公布的關稅政策對臺灣企業的影響程度如下:
- 在美國有完整供應鏈的廠商受到影響較小。
- 在美國僅有部分供應鏈的廠商則面臨中度風險。
- 在新加坡、日本、印度、南韓、以色列和菲律賓等低稅率國家設廠的廠商風險更低。
- 在臺灣生產線的廠商將承受32%高額關稅,影響最大。
- 在中國、泰國、越南、印尼等高稅率國家生產的廠商也面臨較大風險。
對臺灣來說,出口美國的主要產品是半導體和電子產品。然而,雖然目前半導體業有豁免條款,但仍需考慮可能出現的特別關稅。因此,出口美國的電子產品將直接受到影響,在美國設廠生產的廠商則能減少衝擊。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沅易指出,短期內市場動盪難免,但對於那些向美方釋出善意、並在美國有設廠的臺灣廠商來說,可能會是首波受惠對象。至於周邊供應鏈方面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統計過去十年清明節前後的臺股大盤表現,平均報酬率都呈現正向成長,顯示出清明節並非市場變盤時機。不過,目前正值第一季末第二季初,企業年報和季報公布期,加上川普2.0帶來的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臺股難免會經歷大漲大跌的波動。
然而,臺灣企業獲利成長前景看好,預計2025年GDP將呈現逐季走升態勢,這對臺股後市表現有利。投資人無需過度擔憂,只要穩步前行,未來仍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