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短視頻平臺“直播帶貨”的趨勢日益火熱,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大投入,力求為消費者提供無縫的下單和結賬流程。
根據一份最新的全球調查報告,約七成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加大對購物體驗一體化的投資。
與此同時,企業在關注支付技術的安全性方面也毫不松懈。尤其是在亞太地區,高達九成的受訪企業表示有意試用或投資非接觸支付技術,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網絡攻擊和身份盜竊問題。
據美國支付技術公司Global Payments發布的報告指出,在2022年至2027年間,電子商務詐騙預計會造成全球3430億美元(約4573億新元)的損失。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已有89%的企業遭受過釣魚詐騙等網絡攻擊。
報告指出,有31%的受訪企業在部署更安全、難以偽冒的生物識別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例如指紋驗證、面部識別和視網膜掃描等。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93%企業的運營效率,還讓85%的企業認為這大大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
數碼認證則是另一種備受關注的技術,它通過密碼或生物特征解鎖移動設備,并為支付過程增設雙重保障機制。基于這樣的網絡安全考量,非接觸式支付在疫情之后更是受到追捧。66%的零售商表示有興趣部署這種技術,而亞太地區的受訪企業中,這一比例更高達92%。
報告還指出,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網購直播”已經成為主流趨勢,并正在向其他市場擴張。例如,時裝品牌Zara在中國通過直播商務每場平均吸引80萬瀏覽人次,如今正將此策略擴展到歐美地區。
TikTok去年在美國為美妝品牌Canvas Beauty舉辦的六小時直播活動也吸引了眾多觀眾,并創下100萬美元的銷售額紀錄。
為了使消費者體驗更加完善,支付環節也需要做到無縫銜接。調查顯示,67%的中小型企業以及71%的中型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加大對網購體驗一體化的投資。
事實上,43%的受訪零售商已經采用了這種全鏈路商務技術,并且有七成以上的企業使用時間超過了五年。預計到2030年,全球四分之三的消費者在進行線上支付時將選擇電子錢包或Apple Pay等金融支付工具。
通過嵌入平臺或應用的付款功能,商家不僅可以簡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還能節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