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種說法在坊間流傳:將買回來的新鮮面包冷凍后再解凍食用,可以有效減少熱量攝入,避免體重飆升。這究竟是真的還是只是傳言?
這種說法背后的科學依據是“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淀粉,在消化過程中不會被小腸迅速吸收,而是在大腸中發酵,為腸道菌群提供營養,并幫助提升飽腹感。
西方知名營養學家比阿特麗斯·岡薩雷斯解釋說:“當面包或米飯、馬鈴薯煮熟后冷凍時,其內部的一部分普通淀粉會轉化為難以消化的抗性淀粉。雖然它不會完全變成膳食纖維,但它的分子結構會發生變化,變得像纖維一樣難以被小腸分解。”
她進一步指出,面包中的兩種特定菌種——堅固菌和類桿菌,在冷凍過程中會產生抗性淀粉,并在發酵這些淀粉時生成有益于腸道健康的短鏈脂肪酸,如丁酸鹽、丙酸鹽和乙酸鹽。這些物質不僅能夠減輕炎癥反應,還能增強腸道健康。
然而,并非所有面包都能達到同樣的效果。“質量較差的面包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性淀粉。”另一名營養學家巴魯斯強調,“優質全麥或酸種面包是最佳選擇。”
亞洲食品與營養信息專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雖然冷凍確實可以增加一些抗性淀粉含量,但這種方法的實際效用有限,并且會犧牲面包的口感和新鮮度。
除此之外,胃腸道功能較弱的人在食用冷凍后再解凍的面包時可能會感到不適。“面包經過長時間冷凍后,其內部結構會發生變化,變得硬邦邦的。”專家提醒道,“如果儲存不當或超過安全期限,則可能滋生細菌,帶來食品安全隱患。”
因此,在追求健康飲食的同時,我們也要謹慎行事。畢竟,享受美食與保持健康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