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涵蓋4000多名兒童的研究結果于6月18日星期三在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發表。
研究表明,手機是主要的“罪魁禍首”,幾乎一半的孩子對手機產生了高度成癮行為。
研究的主要作者、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和人口健康科學助理教授肖云雨表示,及早發現并為有成癮行為的孩子尋求專業幫助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即便屏幕時間不長,孩子也可能表現出強烈的依賴傾向,例如難以放下設備、持續感到需要使用它們等。到14歲時,那些嚴重或日益嚴重的成癮者產生自殺或自殘念頭的可能性是其他孩子的兩至三倍!
美國心理學會首席科學家普林斯汀指出,將關注點放在成癮行為上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可以促使科技公司承擔更多責任。
研究的主要作者肖云雨強調,簡單地沒收手機未必有效,甚至可能在家庭中引發沖突。
- 美國心理學會首席科學家普林斯汀建議政策制定者要求科技公司在設計產品時考慮“適齡設計”,以減少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 🟢
- 然而,單親或低收入家庭往往難以執行屏幕時間限制 🔵
心理學家特溫格則認為,除了關注成癮行為外,控制孩子的屏幕時間同樣重要。她建議家長讓孩子在15歲之前遠離社交媒體,并盡可能推遲購買可上網手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