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最新發現,貓咪罹患失智癥的方式與人類的阿茲海默癥驚人相似,為研究帶來突破性希望!
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5只生前出現癡呆癥狀的貓進行了死后腦部檢查。這些癥狀包括思維混亂、睡眠中斷和叫聲增多。令人震驚的是,他們發現了一種有毒蛋白質——淀粉樣β蛋白的積聚,這正是阿茲海默癥的典型特征之一。
科學家們將這一突破譽為“阿茲海默癥的完美自然模型”。愛丁堡大學皇家(迪克)獸醫學院的研究負責人羅伯特·麥吉查恩博士表示:“癡呆癥無論影響人類、貓還是狗,都是一種毀滅性的疾病。” 💬
研究團隊在貓咪的大腦突觸內發現了淀粉樣β蛋白的積聚。突觸是大腦細胞之間的連接處,負責信息傳遞。失去這些重要的神經連接會導致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下降。
麥吉查恩博士指出:“這項發現強調了貓癡呆癥與人類阿茲海默癥之間驚人的相似性。”研究顯示,大腦支持細胞(星狀細胞和小膠質細胞)會吞噬受累突觸,這一過程被稱為“突觸修剪”,是大腦發育中的重要步驟,但在癡呆癥中卻會導致神經元的損失。” 💬
獸醫學院貓科醫學專家丹尼爾·岡恩摩爾教授表示:“這項發現不僅有助于理解人類阿茲海默癥,還為管理貓咪失智提供了新的方向。”她強調說:“貓癡呆癥對貓和它們的主人來說都非常痛苦。”
該研究由惠康基金會和英國癡呆癥研究所資助,并發表在《歐洲神經科學雜志》上。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來自愛丁堡大學、加州大學、英國癡呆癥研究所以及蘇格蘭腦科學中心。
通過深入探索貓咪大腦的秘密,我們或許能為人類尋找治療阿茲海默癥的新方法帶來曙光,同時也為寵物貓提供更好的照顧方式!